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頁 >> 大陸頭條 >>資訊頭條 >> 漳州南詞:一弦一柱詠華年
詳細內容

漳州南詞:一弦一柱詠華年

時間:2024-03-28     作者:杜正藍【轉載】   來自:福建日報

杜正藍﹒漳州南詞:一弦一柱詠華年﹒《福建日報》2024年3月28日12版【漳州觀察】

□ 記者 杜正藍

最近,閩南書院開展了一場漳州南詞專場講座,現場彈唱演奏《祿星》《漳州南詞頌李林》《王昭君》等經典曲目,令紮根漳州近180年的南詞重現芳華。

在漳州,南詞只算小曲種,卻早早啓發了薌劇、錦歌等本地戲種。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,江蘇、江西的南詞已融入其他音樂元素。幾經風雨,漳州南詞依舊小衆,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韻唱腔。

宮廷雅樂 由贛入漳

南詞始於唐初,爲歷朝宮廷雅樂,亦稱“國樂南詞”。

南詞自清代道光年間傳至民間,盛行於江南一帶。隨着藝人遷徙,以江蘇揚州爲發源地,南詞兵分兩路,一路是浙江的平湖調傳到福建南平,另一路則傳至江西贛州,1845年由漳州府總爺帶入漳州。

據《漳州文化志》記載,南詞系元明詞話的一個分支,流行於漳州市區、龍海、漳浦等地。漳州南詞在清末及民國年間表現最爲活躍,組織成立霞東鈞社,表演場所集中在水陸交通要道的浦頭港地帶,常常請江西南詞藝人登台,婉轉典雅的曲藝演奏,再加上踩高蹺的表演形式,每每聲樂起,人潮匯。

漳州南詞爲坐唱形式表演,演唱者兩三人至十餘人不等,與樂手沒有嚴格區分。通常使用的樂器有鐘鼓、揚、琵琶、嗩吶、木魚、古箏、古琴等。唱腔基本是“北音南唱”,以打擊樂開場、靜場,奏前奏曲轉入演唱,終唱仍有後奏,屬於板腔體與曲牌聯曲體的結合,調式以中國民族五聲調式爲主,偶爾有偏音變宮、變徵的出現,板式有板、慢板、緊板、散板等。基本曲調有南詞正韻、南詞北調、南詞小調、器樂曲(十全腔),以及少部分昆曲曲牌。

鄭炳裕自小學藝,對南詞心馳神往。1999年,漳州南詞第六代傳承人蘇水泉再度組建霞東鈞社,並成立南詞古樂隊,盤活一度凋零的漳州南詞,鄭炳裕也投身到漳州南詞的復興隊伍之中。

“工尺譜是我國傳統的記譜法,由於時代、地區的不同,工尺譜有着各種各樣的寫法和讀法,如果沒有將古老的記譜法翻譯成簡譜,漳州南詞想必已成絕唱。”鄭炳裕向記者展示了一沓泛黃的筆記,是經老一代傳承人整理的11本南詞劇本、100多首翻譯曲牌,以及2本清代南詞工尺譜清代手抄本原件。

“正因南詞早年在漳州小範圍傳承,未受到外來和新興文化元素的影響,才得以保留原汁原味的唱腔。”受前輩影響,鄭炳裕悉心鑽研南詞技藝,成爲漳州南詞第七代省級傳承人,是目前唯一具有配曲、彈唱、表演、教學等全面傳播能力的老藝人。2007年,漳州南詞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2015年,漳州南詞古樂隊將排練陣地搬進漳州古城,由鄭炳裕擔任隊長及藝術總監,承接各類展演任務。

傳承斷層 重回舞臺

“圓山屹立你眼前,薌江呵美麗薌江,凌波兩岸是青山……”每逢週四下午,漳州古城非遺展示館傳來南詞婉轉曼妙的旋律,一衆漳州南詞愛好者於此排演。

“好聽!而且我們能聽懂唱詞。”3月21日,杭州遊客張女士夫婦駐足展示館觀看南詞演奏,她告訴記者,在江浙一帶很少能聽到這樣清新的南詞旋律了。

“漳州南詞唱腔緣於普通話,明清時期又稱‘官話’。”鄭炳裕向遊客介紹起幾首自己編曲的新作,均由南詞古曲新填詞,其中有《漳州110贊》《薌江詠》《水仙詠》《頌李林》《頌漳州革命烈士林煊洪水根》等漳州南詞曲目,直接反映漳州人文風貌。

古稀之年的鄭炳裕經歷了漳州南詞發展的起落,眼看這支隊伍不斷老齡化,即將面臨傳承斷層,他整日奔波於校園社團與公開演出場所,宣傳南詞並尋找傳承南詞的好苗子。

林秀珍是漳州藝術學校一名薌劇表演專業教師。“剛接觸南詞時就聽到薌劇《水底魚》熟悉的旋律,經考證,這是漳州南詞十全腔的曲牌被薌劇所沿用借鑑,許多曲牌都有九成以上的相似度。”林秀珍坦言,在瞭解了南詞與薌劇、錦歌的淵源後,自己學起來自然更有優勢。

得知漳州南詞傳承無人,林秀珍果斷入行,開始學習彈奏樂器。“傳承雖然刻不容緩,舞臺也絕不允許演員半桶水。”林秀珍從中阮的彈奏學起,每日擠出時間苦練彈撥,不等指尖結繭,只管咬緊牙關、加速練習。

“抬起頭來彈唱。”這是林秀珍作爲專業演員的舞臺素養,“表演者看譜彈唱當然會簡單許多,但台上台下就失去了互動。”她撤走譜架,把每場演出要彈奏的樂譜一一背下,連貫起彈、唱、演的每一個動作,站上漳州南詞的舞臺,成爲漳州南詞第八代指定傳承人。

潛心傳播 更盼傳承

“彈奏的部分比較紮實,最近要加強演唱部分的融入,讓孩子們上台彈唱不易失衡。”每逢週二、週三,鄭炳裕等人都到龍溪師範學校附屬小學,開展南詞社團教學。

教室內,12名學生分別持中阮、琵琶、二胡、古箏、古琴等古樂器,林秀珍站在講臺上,以打擊樂開場後,全員進入彈唱狀態,鄭炳裕則分別指導每個學生的樂器演奏。以鄭炳裕爲主的漳州南詞教學社團課已持續8年,先後有數百名師生掌握南詞入門技藝,或成爲南詞愛好者,加入復興漳州南詞的隊伍中,與古樂隊一同排練演出。

3月21日,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幾名學生來到非遺展示館,記錄下漳州南詞古樂隊演奏的音視頻。“這旋律我小時候肯定聽過。”學生紀筱琪來自臺灣臺北,偶然間欣賞到漳州南詞的演奏,熟悉的旋律把她拉回兒時記憶。

鄭炳裕介紹,在臺灣十全腔聖樂團蒐集的南詞古樂中,最早的一本古譜經與漳州南詞霞東鈞社保存的古譜對照,完全一致。經考證,臺灣的南詞古樂應是從漳州流傳過去的。2005年8月,臺灣十全腔聖樂團曾來到漳州,與霞東鈞社成員同台舉辦海峽兩岸南詞交流會,此後一直保持南詞交流與聯絡。

紀筱琪查閱了相關資料,發現這支樂團雖然來自高雄,但在多年前曾經到臺北巡演,離自己家鄉不遠,這與她的童年記憶幾乎吻合。欣喜若狂之餘,她瞭解到漳州南詞在活態傳承方面有着諸多空白,傳承人每週排演的時間和場地也十分有限,遂與其他同學共同策劃漳州南詞相關選題,並聘請林秀珍爲校外項目指導老師,擬將漳州南詞古樂隊演奏的曲目逐一錄製,以音視頻的方式保存傳承人原汁原味的南詞唱腔,計劃形成較爲系統的漳州南詞曲譜資料,對漳州南詞進行數字化保護。

“期待藉助我們多元媒體的專業,拓寬漳州南詞在社交媒體軟件上的影響力,通過各種傳播渠道,使越來越多人欣賞南詞、傳承南詞,讓漳州南詞煥發生機活力。”學生黃茹說。

底部导航

關註微信公眾號

台陸通APP下載

400-800-1969

周一至周五(8:30-17:45)

2019-2024 dalutone.cn 版权所有 ICP证:闽B2-2019900991 
 


陸通LINE@生活圈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