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頁 >> 大陸頭條 >>平潭時訊 >> 閩臺民間彩繪大師黃信鎔新作在嵐展出 彩筆繪嵐島 筆端連兩岸
詳細內容

閩臺民間彩繪大師黃信鎔新作在嵐展出 彩筆繪嵐島 筆端連兩岸

時間:2023-11-24     作者:陳瀾清【轉載】   來自:平潭時報

□ 融媒體記者 陳瀾清 文/攝

“平潭是一個寶藏海島,這裡與臺灣一衣帶水,很多風物獨具特色,又有着臺灣古樸的原鄉氣質,是創作的聖地。”閩臺民間彩繪大師黃信鎔說,平潭給他帶來了無窮的創作靈感。

日前,在平潭舉辦的“墨緣連兩岸 詩畫訴鄉情”2023年海峽兩岸書畫展上,展出了黃信鎔創作的多幅作品。作一幅畫,念一座城。從2017年第一次踏足嵐島,黃信鎔開啓用彩筆繪就美麗平潭的創作之旅。

20231124_L02_01_36.jpg

匠心繪佳作 海壇美景入畫來

在海峽兩岸書畫展現場,人群熙熙攘攘。展覽一角,大家被幾幅黃信鎔的畫作所吸引。這些畫作色彩明豔,遠觀極富有油畫肌理。再細看,畫作又有着中國工筆畫的巧妙。中西合璧的繪畫創作,給人一股視覺上的衝擊感。

“畫得太精緻了,這是怎麼創作出來的?”“這種風格的藝術畫作並不常見,出自哪位高人?”展覽現場,讚歎聲不絕於耳。除了繪製還原的明代楊柳青作品,最引衆人稱奇的,莫過於畫中呈現的平潭風景。

透過《平潭石牌洋》,讓人彷彿乘坐渡輪,置身於平潭看澳村外的海面上,看水汽氤氳的半洋石帆披着霞光,粉紅的石身,像被風鼓起的雙帆;欣賞《君山石頭厝》,密密匝匝的君山石厝群由近向遠鋪開,如同嵐島大地上鑲嵌的寶石,從厝身到壓浪石,每一處都色彩斑斕;《通天門》展現的大練島通天門壁立千仞,遍身溝壑的景象,每處明暗變化都是色彩交織融合的呈現,連石縫那些細如牛毛的青苔,都可清楚辨析;還有那海灘邊生出如牡丹花一樣的同心圓海蝕蛋;海蝕懸崖圍成天然岩井的仙人井……這些原本多在攝影和視頻中看到的景色,如今以繪畫形式呈現,別有一番風韻。

慢工出細活,作畫更是如此。黃信鎔說,只有對作品所傾注的十二分專注及不計得失的打磨精神,才能完成一幅作品。這次展出的平潭繪畫作品,每幅原畫都耗費了他近一年多時間創作。

藝術無止境 同心共築兩岸情

觀賞黃信鎔創作的平潭元素畫作,瀰漫着濃濃的嵐颱風情。一位享譽國際的臺灣藝術家,爲何鍾情於平潭風物奇景?他與平潭又有怎樣的故事和緣分?

“第一次來平潭,要從我2017年受邀來嵐參加兩岸共同家園論壇說起。”七十多歲的黃信鎔鶴髮童顏,精神矍鑠,講起多年前來嵐的情景,眉飛色舞起來。

那次參會,讓黃信鎔有機會在平潭島上四處閒逛。帶着對平潭半洋石帆的嚮往,黃信鎔搭上了在蘇澳看澳村碼頭的渡船。“嵐臺兩地,地緣相近相親,簡直妙不可言。”站在渡船甲板上,黃信鎔遠眺那對矗立在汪洋中的巨石,激動得拿起手機取景構圖拍照,爲創作積累素材,在他看來,平潭半洋石帆與臺灣北部的南雅奇石相互呼應,好像一對海峽兩岸的兄弟石,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探訪結束了,當船要靠岸的一刻,黃信鎔再次被灘塗上那靜靜躺着的一排“同心圓石蛋”所吸引。光滑石頭表面呈現一圈又一圈的石紋,每一個同心圓的間距幾乎相等,呈螺旋狀分佈,是大自然億萬年的精雕細刻。除了“同心圓石蛋”,不遠處的鯉魚山等石景,也讓黃信鎔“一步三回頭”,流連忘返。“這些地質奇觀太神奇了,讓我想都畫下來。”黃信鎔說,平潭的地質奇觀是世界罕見的,希望更多人來平潭走一走、看一看。

“第一次平潭之旅讓我大開眼界,這裡豐富的文化遺存和自然地貌資源,爲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。”回到臺灣後,黃信鎔夜不能寐,心心念念,思忖數日後,便開始動筆創作。經過近一年多時間潛心繪製,《平潭石牌洋》《同心圓海蝕蛋》等作品相繼出爐。

2019年,《同心圓海蝕蛋》入選了“魅力中國閃耀世界——世界郵票上的中國文化”紀念珍藏冊,這是平潭風景畫首次入選被製成郵票,向世界發行。作爲“國家名片”,郵票有着“國家形象”的美譽,黃信鎔用藝術創作,搭建起平潭走向世界的橋樑。

據陪同創作的在嵐臺胞康桂箖回憶,有一次陪同黃信鎔去大練島採風創作,一下車黃信鎔就不見了蹤影,原來他已經大步流星地奔着通天門的方向,趕着去找創作素材,而身後是一群“追不上”的年輕人。

“很難想象他70多歲還能保持這麼旺盛的創作慾望。爲了找到理想的素材,再遠的路,黃老也不怕,當他看到滿意的景色,笑得像個老頑童。”康桂箖說。

“通天門是海蝕拱橋,太神奇了,一定要在晴天退潮時去看,經過陽光照耀,岩體五彩斑斕,滿地都是彩石。”黃信鎔興奮地分享在平潭尋景創作的精彩見聞。除了自然奇景,黃信鎔還癡迷於繪製平潭傳統民居——石頭厝。這些年,他多次探訪平潭擁有400多年曆史的傳統古村落——青峯村,並創作了《嵐島民居(青峯村)》。畫中,群落式的古厝民居有着平頭型、梅花形、波浪形、弓形等各種封火牆形態,是平潭石厝民居大觀的醉美呈現。

“未來希望在平潭舉辦個人畫展,呼籲更多臺灣藝術家來嵐創作,搭建起嵐臺文化交流創作橋樑,大家一起用真善美的筆觸,繪就和平願景。”黃信鎔說。

相關鏈接 家學淵源 用彩筆刻錄兩岸情感記憶

1951年,黃信鎔出生於臺灣雲林縣的斗六市街。青少年時,他在父親經營的水泥加工廠幫忙。當時,歌仔戲與民俗藝閣文化在臺灣地區風行。

耳濡目染加上他的美術天賦,在小學階段,黃信鎔就嶄露頭角。讀初中時,黃信鎔製作的藝閣作品與花燈,在北港朝天宮的藝閣大賽等比賽中屢獲殊榮。當時,黃信鎔的父親,對當地既有的藝閣彩繪並不滿意,所以,他乾脆就號召全家大小,自己動手製作,凡古裝人物、神怪動物,皆由黃信鎔負責設計與着色。八位兄弟姐妹,分工合作,有的負責製作骨架和模型,有的負責電動、燈光、配音的施工,有的負責紙巾的裁切糊制,全家忙得不亦樂乎。

沒想到,黃家藝閣博得街坊的滿堂彩,聲名遠播,連南投、嘉義和北港等地的人都慕名而來,高價禮聘黃氏家族,去量身打造當地廟會所需的藝閣,附近鄉里的口耳相傳,讓黃家聲名鵲起。

黃信鎔高中畢業後,如願考上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。大學畢業後,他深入鄉土,潛心創作數十載,佳作不斷,屢獲大獎。爲了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,作爲臺灣雲林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的黃信鎔在退休後,更是頻繁往返於兩岸,尋覓繪畫題材,爲兩岸文化交流繁榮奔走。他就像一位用彩筆還原歷史的匠人,紀錄並保護着兩岸重要文化古蹟,守護兩岸情感記憶。

2004年以前,黃信鎔走遍臺灣島,尋訪臺灣文化古蹟,一些如今再也看不到的古蹟風貌,也都被他保留在繪畫藝術創作中。霧峰林家宮保地、鹿港金盛巷、車城村景、雲林秀才宅地……這些最具臺灣鄉情的文化古蹟,經過黃信鎔尋微探幽,追摹修復,讓許多年久失修的古蹟得以重生。

2004年開始,黃信鎔從臺灣來到大陸後,筆耕不輟,創作慾望更加旺盛,他的作品更是屢獲大獎,得到業內人士的不少好評。

(全文共3,448字)

陳瀾清﹒閩臺民間彩繪大師黃信鎔新作在嵐展出  彩筆繪嵐島 筆端連兩岸﹒《平潭時報》(總第3,959期)2023年11月24日L2版【平潭藍(文旅週刊)|行者故事】

底部导航

關註微信公眾號

台陸通APP下載

400-800-1969

周一至周五(8:30-17:45)

2019-2024 dalutone.cn 版权所有 ICP证:闽B2-2019900991 
 


陸通LINE@生活圈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