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頁 >> 大陸頭條 >>平潭時訊 >> 張勝年:講述平潭南中港開放對臺貿易的故事
詳細內容

張勝年:講述平潭南中港開放對臺貿易的故事

時間:2023-11-10     作者:陳瀾清【轉載】   來自:平潭時報

□ 融媒體記者 陳瀾清

說到平潭對臺貿易,早在1978年,經上級批准,在平潭觀音澳設立“臺灣漁民接待站”,爾後又開闢了東澳港、南中港爲臺灣漁船停泊點。在此基礎上又開闢了“對臺小額貿易窗口”,作爲民間經貿試點。一時間,平潭島出現了對臺貿易熱。

南中港位於平潭南海鄉塘嶼島上的南中村,這個村是南海鄉一個最大的行政村,面臨海壇海峽南口水道,南接興化水道,靠近臺灣海峽,海上運輸便利。

關於南中港這一段鮮爲人知的對臺貿易歷史,記者近日採訪了時任平潭縣委書記張勝年同志。他於1987年奔赴平潭開啓新的工作歷程,面對貧困又閉塞的海島,全島走訪調研,最後鎖定南海鄉的南中港,發現這裡很適合做對臺貿易集散點。

南中港的對臺貿易由此開始。據張勝年回憶,最多時南中港一天停泊的臺灣漁船就達百艘左右,碼頭上堆積如山的紅棗、瓜子、枸杞等各類農產品,一派繁榮。

講述者:張勝年

人物簡介:1945年10月出生於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一個鄉村醫生家庭。1964年畢業於閩侯師範;1987年廈門大學自考畢業。歷任閩侯縣委副書記,平潭縣委書記,福州市水產局黨委書記、局長,福州市政府副秘書長,福州市貿易局黨委書記、局長,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。

迎着困難也要上

時隔33年,我再次回到平潭,是因爲參加紀念老游擊隊員吳兆英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暨《海壇英彥》首發式的活動。平潭的變化實在大,曾經島上不僅沒有橋,甚至沒有電,現在不僅有了兩座跨海大橋,還有一路暢通的環島路,各種綠化樹、特色的民宿,這哪裡是什麼“光長石頭不長草”平潭島,簡直就是一座宜居島、歡樂島,我由衷地爲平潭感到高興,發展得這麼好,成爲了國際旅遊島,真了不起。下次我還要來走走,寫寫這個我曾經生活過、工作過的島嶼。

1987年9月初,我赴任平潭擔任縣委書記,直到1990年12月奉調福州市直機關任職。在平潭任職三年多時間,我對平潭南中港開放對臺貿易的這段記憶印象很深。

從1988年5月至1989年夏秋之交,南中澳口開放對臺貿易維持了近一年半的時間,帶來了積極影響。它不僅大大緩解了當時平潭“會災”壓力,爲最終平息“會災”找到了一條有效的路徑,也讓平潭的民間資本迅速地積累了第一桶金,打開了平潭人經商創業的視野,帶動了平潭航運業、隧道業等行業的發展。

20世紀80年代中期,平潭標會“會災”爆發,擾亂社會治安秩序。民間標會,最初是民間借貸融資和民間互助會的一種形式,那時,在浙江樂清沿海甚爲流行。平潭漁民在轉浙漁場時接觸並帶回了民間標會。隨後,標會在島內迅猛蔓延。到了1986年底至1987年初,“倒會”案件接連發生。

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省市委研究確定調我到平潭任職。當時,在福州市委正確領導下,平潭縣委縣政府統籌規劃,一手抓“清會”,恢復社會治安,一手抓經濟建設發展。

我到平潭島,記得是1987年的9月初,秋風送爽,陽光明媚。但我的心情是複雜且茫然凝重的。登上船的剎那,遙對前方朦朧的海壇島身影,心中掠過一閃念,我自問:“我將成爲這個海島的‘島主’,它將給我帶來怎樣的挑戰與難題?”這次進島接任,我是孤身一人,沒有我認識、哪怕曾經見過一面的某個人。陌生、孤獨感油然而生。

“當時平潭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到2,000萬元,跟福州其他地市的財政收入相比,至少差了十幾倍。”1987年7月,平潭被福建省列爲全國重點扶持貧困縣,這項“帽子”一戴,緩解了縣財政的壓力,因爲每年有一大筆扶貧基金。平潭當時經濟發展的機會少之又少,而偷渡、倒會潮、走私,以及對臺小額貿易海上如何管理等社會問題迫在眉睫。

柳暗花明又一村

1987年冬季,我和幾名平潭幹部深入漁區、農區和幾個小島調研,每次都有不同收穫。最後,我們去了南海鄉。南海鄉轄兩個有居民的離島:塘嶼島與草嶼島,離平潭主島有10多海里。

我們坐的是漁民的機帆船,在外海的風浪中顛簸了一個多小時,到達南海鄉南中村的澳口碼頭時,碼頭上正停泊着四艘臺輪。待到我們上岸,四艘臺輪全都起錨開走了。

當地村幹部告訴我說,他們是做海上貿易的,看到您穿軍大衣,說是領導來了,怕被抓,就開跑了。在交談中,我們瞭解到,這裡地處僻遠,是個監管的盲區;臺灣漁民常來這裡買些漁獲和特產,做些小生意,常來常往,雙方熟絡了,互相講誠信。

聽完情況彙報,我說,請你們轉告臺灣漁民:一、歡迎他們前來做生意;二、只要他們服從管理,規矩做生意,我們保證他們的安全;三、嚴禁武器、毒品等違法交易。

調研結束後,縣裡召開會議,討論當前“清會”和對臺貿易工作。討論的焦點是,在南中開放對臺貿易的可行性和風險評估。

平潭對臺小額貿易發軔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,中央和省委已經給了平潭開展對臺小額貿易的政策,最初是平潭漁民與臺灣漁民在海上以貨易貨的方式進行。

在南中開闢對臺貿易港並向民間開放,是一種嘗試和突破,有很大的政策風險。做好了,是改革開放,做偏了,就是走私。然而,相比當時嚴峻的“會災”形勢與百姓的艱難困苦,我們也顧不得那麼多,只能選擇責任擔當。

最終,大家統一思想,會上作出三項決定:一是提出“清會”,二是積極引導群衆把更多注意力轉移到發展經濟上來。三是確定開放南中澳口,作爲對臺小額貿易交易點。設立管理機構,加強有效管理,運用好中央賦予的對臺小額貿易政策,健康有序開展海上貿易。

爲了確保落實到位,派出一位縣委副書記和一位副縣長掛帥,駐南中組織實施管理。我的思路是,在當時,“清會”實際上已經陷入僵局,就“清會”議“清會”,是“盲人騎馬”找不到出路的,只能跳出“清會”的框框找出路,“圍魏”始能“救趙”。

在領導科學中,有一種思維方式叫“逆向思維”,它能消除“只緣身在此山中”和“山重水複疑無路”的視覺盲區,找到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解決問題的出路。這些決策迅速扣轉了整個局面。群衆的注意力從追討會賬債務,轉移到對臺生意上來。

對臺貿易讓百姓快速致富

1988年1月,平潭縣委、縣政府決定開放塘嶼島南中澳口,准許臺輪進入停靠並開展對臺民間貿易。

1989年1月,成立了南海鄉民間貿易管理處,4月又成立了南中民間臺貿管理處,依法負責南中地區民間對臺貿易的管理和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。

20世紀80年代末期,對臺小額貿易呈現“萬商雲集、千舸爭渡”的繁榮景象,對平潭對臺貿易的鼎盛情景,那個時代的每個平潭人都有一段鮮活的記憶。

臺輪從最初每天幾艘,到了1988年的年中,最多的時候一天停泊在澳口的臺輪有一百艘左右。根據規定,臺輪按每航次收取停泊費50美元,年收停泊費200多萬美元。對臺貿易的另一個好處,就是極大增加了縣裡的外匯儲備。臺胞和我們進行貿易交易,也把美金帶過來,民間老百姓手裡有錢了,當然高興。

那時,南中碼頭成了露天倉儲碼頭,徹夜燈火通明。這裡堆滿了來自全國各地運來的貨物,其中最多的就是大蒜、花生、瓜子、中草藥、香菇和茶葉等農副產品,都是平潭人到全國各地採購的特產,特別受臺胞歡迎。

當時監管結果表明,在南中的對合交易中,基本是單向的,輸臺的品種主要也就是上述的農產品、酒類、中草藥等,符合對臺小額貿易的政策規定,排除了走私臺貨的問題。

隨着群衆在生意上收入大幅增加,標會的債權債務糾紛逐步淡化,社會治安迅速安定下來。特別是一些擅長經營的平潭人,跑遍全國東南西北,瞭解許多商情信息。平潭人利用對臺小額貿易積累的第一桶金和商業信息,爲之後的隧道業、海運業的起飛奠定了資本、信息、人脈等方面的基礎,百姓因此而迅速致富。

“1988年時候,南海鄉連路燈還沒用,家家戶戶也都還沒用上電,每天天色稍微暗下來,整個島就是黑壓壓一片片。”時任南海鄉黨委書記韓玉生對於南中港開放對臺貿易“前夜”的艱苦條件記憶猶新,他說,隨着對臺貿易的開放,改變了整個鄉民的生活經濟狀況,“村裡通上了電,許多村民從傳統的漁民開始從事對臺貿易生意,鼓起了腰包,蓋起了現代化的小樓房。現在南中村30棟現代樣式的樓房就是在當時建起來的。”

“當年的平潭如同一個‘小臺灣’一樣熱鬧。”據不完數據統計,1988年下半年至1989年上半年,進入南中澳口的臺輪就達2,578餘次,臺胞15,400多人次,貿易總額約3,000萬美元。

摸着石頭過河,打開了視野

1988年5月,省委常委、福州市委書記袁啓彤來嵐視察,去了南中。現場群衆放了很多鞭炮。袁書記很感動,說:“老張啊,臺輪來得越多,說明你的成績越大。”

我聽了也很激動,表態說:“謝謝領導理解!我們做決定時,沒有向市委請示報告,主要是擔心如果因此事出錯犯錯誤,我們會自己承擔責任。”

“在20世紀80年代,改革開放初期,南中開放對臺貿易始終沒有紅頭文件,我們擔當很大的政策風險!我們擔當風險,總比眼看老百姓在會災中混亂、受苦,好些。”

確實,袁啓彤書記的思想解放,一切從實際出發,讓我們十分敬佩。在改革開放的初期,他勇於試行給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鬆綁放權,擔了很大的政治風險;現在,他又如此明確表態支持我們的開放,爲我們承擔風險和責任,我們還能有理由退縮嗎?我把袁書記的這句話傳達給南中的幹部群衆,也得到幹部群衆的讚譽。三年後,袁書記再次進南中時,群衆自發燃放鞭炮,夾道歡迎,表達的是真心實意的高興、感謝和認同。

南中澳口開放對臺貿易的開放一直延續到1989年夏秋之交。平潭幹部們也深知,隨着時間的推移,南中澳口開放對臺貿易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和風險。我們能摸着石頭過河並取得一些成績已屬不易。

通過南中對臺貿易,平潭人民渡過了“會災”難關,同時一批平潭人走出去,見識了外面的世界,由此開啓了全國打隧道、出海搞遠洋航運等新興產業。

臨別平潭時,我幾度登臨君山頂,放眼眺望,嵐島天清清,海藍藍,嵐光紫氣,百姓安康。慰哉慰哉。

(全文共4,271字)

陳瀾清﹒張勝年:講述平潭南中港開放對臺貿易的故事﹒《平潭時報》(總第3,945期)2023年11月10日L2版【平潭藍(文旅週刊)|口述平潭】

底部导航

關註微信公眾號

台陸通APP下載

400-800-1969

周一至周五(8:30-17:45)

2019-2024 dalutone.cn 版权所有 ICP证:闽B2-2019900991 
 


陸通LINE@生活圈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