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頁 >> 大陸頭條 >>資訊頭條 >> 臺灣“社區營造師” 攜手平潭村民“蝶變”家園
詳細內容

臺灣“社區營造師” 攜手平潭村民“蝶變”家園

時間:2020-11-05     【轉載】   來自:中新網

中新社平潭11月4日電 題:臺灣“社區營造師”攜手福建村民“蝶變”家園

 

福建省平潭島上特有的藤牌操元素,點綴著煥然一新的平潭綜合實驗區蘇平片區官井村。沿官井街道的石厝外立面,被繪上了五彩斑斕的圖案,給保留原汁原味的老街疊加了新的色彩。

 

2018年11月中下旬,致力於美麗鄉村建設、社區營造的臺灣上趣開新團隊入駐官井村,通過融入當地生活環境、深入瞭解地方文化,為街道景觀改造擬定設計方案。

 

“要改造一個村子,先要真心實意地愛上它。”上趣開新團隊設計師張欣頤從2014年開始帶領團隊紮根福建基層,以三明泰寧的“耕讀李家”為起點推廣臺灣的文創理念。

微信截图_20201105091948.png 

在官井村,上趣開新團隊把石厝、海島風情等平潭特色元素融入立面改造,以隧道文化為主線,融合遺址文化、抗倭文化,打造隧道文化街區。在張欣頤看來,改造社區的目的不止於硬體條件的改善,住在裏面的人也應該成為環境營造的一份子。

 

“所以,我們要把官井街道改造成人在這裏可以走動,兒童可以嬉戲,老人家可以寒暄的地方。”張欣頤說,“描繪鄉村振興路線圖,要整合在地資源,挖掘特色文化,創造更大的價值。”

 

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,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,是新時代新福建建設的重要使命。近年來,福建以融合發展為切入點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邁出閩臺農業合作的新步伐,開闢美麗鄉村鄉建鄉創的新平臺,開創村居治理的新模式。

 

平潭綜合實驗區探索兩岸共建共管,引進臺灣同胞參與基層社區治理,已累計引進64名臺灣社區營造師,在92個村(居)開展閩臺融合試點,覆蓋面達到42.4%。

 

在福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——平潭三十六腳湖周圍,來自臺灣的鄭勝中常常帶著孩子們開展“自然教育”課程,瞭解動植物的分類和保護,瞭解水源保護的重要性。?在平潭流水鎮後田村擔任社區營造師的這位“80後”臺青,被平潭的孩子們親切地叫作“森林老師”。

 

借鑒臺灣社區營造的模式,鄭勝中組織起愛心志願者和巡守隊。“愛心志願者以維護村容村貌為主,巡守隊以維護治安為主,目前人數不多,只有20多人,但希望能持續吸引村民加入。”鄭勝中的目標是村子能變得更好,打造一個全新的後田村。

 

他認為,臺灣年輕人有更多的創意,敢於追夢,雖然經驗上可能不夠,但是希望用努力和時間彌補,打造出更有活力的村子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,後田村的村幹部和村民之間彼此支持配合,在鄭勝中看來,這也值得臺灣的社區借鑒。

 

“會選擇留在平潭,是這裏離家很近,早上坐‘海峽號’中午就到家吃飯了。”鄭勝中也說,這裏的政策傾向於吸引臺灣年輕人來創業,他就留下來了。

 

鄭勝中正計畫在後田村打造一個香草植物花園,發展鄉村遊。而平潭蘆洋鄉馬腿村的臺灣社區營造師黃桂坤,則把社區營造的落腳點放在健康福利上,以回應居民需求,提升居民獲得感。

 

臺灣苗栗縣頭份市忠孝裏人口老化嚴重,黃桂坤曾在此擔任裏長,花了很多人力、時間開展社區關懷,對此經驗頗豐。“在平潭也是一樣。”黃桂坤說,“進行社區營造,必須先瞭解社區怎麼了,髒了、亂了還是欠缺什麼,然後要讓社區民眾共同參與治理,讓社區能夠永續經營。”

 

入駐馬腿村一年多來,黃桂坤嫁接臺灣社區營造的理念,組織志願者服務隊,重點圍繞人居環境整治,大力推進農村垃圾清摺⑸钗鬯卫淼取|S桂坤認為,應著眼於推進福利社區化,精准劃分社區居民需求;建立回饋機制、維護基金等,優化居民生活;綜合哂秒叾思夹g,提高社區健康服務水準,讓社區更有“溫度”。

 

如今的馬腿村,村容綠化亮化美化,海漂垃圾清理,老人幸福院打造,都在黃桂坤和村民們共同努力下不斷推進。黃桂坤希望通過一兩年的時間,讓馬腿村蝶變,“建設美麗鄉村,我們的條件都具備了,就差起飛了”。


底部导航

關註微信公眾號

台陸通APP下載

400-800-1969

周一至周五(8:30-17:45)

2019-2024 dalutone.cn 版权所有 ICP证:闽B2-2019900991 
 


陸通LINE@生活圈

seo seo